close

文/蔣立智

「觀」這個字在易經中由風與地兩現象互動,宛如大地春風,風行大地,流動的氣體在廣闊大地的空間中無所不在,所以易經在「觀」這個現象之前提出物大然後可觀的概念,全面性空間流動的觀察,使人的偏見不至侷限於一隅,心靈帶著中正的觀點環視四時生殺變化所產生的神道如古易經言:「觀天之神道,而四時不忒。」神道的觀察運用於時空上而不只是關注於單一崇拜的物像上。這是由外部空間來形容一個觀察者在省視週遭環境時,不是只侷限於某地某時,而是隨時隨地多方考較得出一個暫時的結論,這個結論又會因時空的轉變產生新的變化,於是又得出另一個新的暫時結論,就這樣毫無成見的讓人從觀察中化開糾結使靈中有朗朗乾坤。

易經中的觀察形式起於「童觀」,乍看之下好像是幼童的觀想,其實另一個涵義是微觀,微觀一開始都不是很成熟,經由一個又一個不成熟的結論慢慢累積成一個較為完整的觀察。另一種形式的觀察以「闚觀」來進行,看起來這似乎像門縫中偷窺一樣不是很道德,不過這常用在心理學對人類行為在不受他人影響下的觀察研究,透過這樣的形式得到一個更趨近於真相的論點,這種觀察有時候如果心態很功利,會把一些醜聞挖掘出來,如同狗仔隊行徑,所以易經象裡面描述:「闚觀女貞,亦可醜也。」

在童觀與闚觀的局部檢視後,個人會生起理論進退的依據,但不要忘了觀察的根源不能因自己過度主觀的偏見而失去大觀中正的判斷,因此易經古文裡提到:「觀我生進退,未失道也。」

有了進退依據之後,接下來是要使自己的進退依據與周遭整個外部環境,相互檢視。確立這個進退依據的運用方式應該擺在外部環境哪一個位置,易經象裡面形容:「觀國之光,尚賓也。」好像出國觀光異地他鄉,如何入境隨俗是一個外來賓客應該觀察的重點,常看到一些發明家在經過一連串不成熟的觀察和實驗之後所做出來的發明物並不符合市場的需求如同賓主位置關係混亂一般,最後只淪為遊戲之作而已。

許多著名的投資者,在進行資本運用前,大都從童觀及闚觀兩個形式找到了一個「觀我生進退。」的投資依據,再以整個投資大環境來對比自己的投資依據擺放的位置,一但開始進行資本運用之後,也會在整個投資的過程中不斷以童觀與闚觀的技巧修正自己的策略,直到完美收場為止。而後又是另一個投資觀察循環的開始。

原始網址:https://www.epochtimes.com/b5/6/10/23/n1496076.htm

arrow
arrow

    大智文案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